活動主題
為鼓勵海外華文媒體報導有關臺灣人在世界各地各領域的深耕努力與無私貢獻,促進對臺灣的正面報導,僑務委員會(以下簡稱「僑委會」)以「聚焦臺灣.報導臺灣」的核心理念,規劃舉辦「海外華文媒體報導大獎」。有鑒於全球性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形成一股重要潮流,因此本年主題訂為:「永續發展議題下的華媒影響力」,鼓勵全球各地華文媒體,透過新聞專業與媒體無遠弗屆的影響,傳遞臺灣溫暖堅韌的力量。
徵件時間:臺灣時間2023年7月1日(星期六)至2023年8月20日(星期日)
得獎名單
平面/網路報導類
獎項 | 作品 | 刊登媒體 | |
公共事務議題報導獎 | 調查報導 | 中國"祕密警察站"在紐約:中共海外滲透的冰山一角 | 自由亞洲電臺 | |
華人社區服務報導獎 | 《寧可倒在華教征途上》系列 | 南洋商報 | |
臺灣亮點報導獎 | 穩健轉型 張財星:泰達35年一步一腳印 | 泰國世界日報 |
廣播報導類
獎項 | 作品 | 刊登媒體 |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看見島嶼的美麗與哀愁】廣播專題系列 | 自由亞洲電臺 |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幫留台的大馬學生找到回家的路 FEAT. Isaac Yong楊冠義 | Podcast喂!說人話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從台灣到美國 我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 | 世界日報紐約社 |
電視/影音報導類
獎項 | 作品 | 刊登媒體 |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台灣志願軍:我們和烏克蘭一起反抗 | 自由亞洲電臺 |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舞龍舞獅家族三代傳承龍獅精神 | 8視界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引進台灣技術 協助印尼培養工業人才 | 印尼大愛電視臺 |
特別獎
獎項 | 作品 | 得獎者 |
僑務電子報新聞報導特別獎 | 從企業家到慈善家 臺商彭鈴鈴將翻轉生命的機會帶到世界貧困角落 | 林育嫺 |
※僑務委員會預計於2024年3月舉辦入圍者來臺參訪行程。
※活動小組將於11月21開始陸續將得獎者通知信及需回覆相關資訊寄至報名時所填寫電子信箱。
入圍名單
(名單皆依照報名順序排列)
平面/網路報導類
入圍獎項 | 作品 | 刊登媒體 | |
公共事務議題報導獎 | 調查報導 | 中國"祕密警察站"在紐約:中共海外滲透的冰山一角 |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 | |
美國中文教育 20年大轉變(1/2)/資源有限 招生挑戰不少(2/2) | 美國/洛杉磯世界日報 | ||
「站上綠色浪頭的台灣女力」系列專題,系列之1「跑到蒙古種樹的台灣人」,系列之2「三個台灣女生的"垃圾話" 中國漂來的"小豬"能清零嗎?」 |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 | ||
#MeToo運動與司法現況 |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
NATMA挺台入世衛(系列報導) | 美國/大紀元時報 | ||
華人社區服務報導獎 | 回歸家庭贏夥伴信賴感 創業家胡立民助特殊兒接軌主流 | 美國/世界日報舊金山社 | |
《寧可倒在華教征途上》系列 |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 ||
周謨仲 獲樂齡會醫療傑出女性獎 推動亞裔臨終關懷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家有精神異常兒專題報導 | 美國/洛杉磯世界日報 | ||
民間博物館≠倉庫 |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 ||
臺灣亮點報導獎 | 《非一般的台灣媳婦》系列 | 馬來西亞/南洋商報 | |
穩健轉型 張財星:泰達35年一步一腳印 | 泰國/泰國世界日報 | ||
人物/雙子二重奏 敲打出台灣的聲音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台裔移民家庭的美國傳奇 | 美國/大紀元時報 |
廣播報導類
入圍獎項 | 作品 | 刊登媒體 |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看見島嶼的美麗與哀愁】廣播專題系列 |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 | |
「聲」入印尼街小旅行,聽見移工的生活日常 | Podcast旅行熱炒店 | ||
是敵是友?AI繪圖太強 插畫師會被淘汰嗎?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大馬人超愛浪費食物!從生産到零售的解決之道! | 馬來西亞/ Reform MY Media 媒人在乎 | ||
南島語族團結的聲音 | 我們可以跟下一代說些什麼 | 在義大利文化首都jam起來 ft.小島大歌(Baobao) | Podcast行旅調調 |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幫留台的大馬學生找到回家的路 FEAT. Isaac Yong楊冠義 | Podcast喂!說人話 | |
【鋌而走險的泰北華人】橫跨緬甸與泰國的運輸之路,八百里路的徒步行走 | Podcast泰太太想說 | ||
《我們的故事》 | 美國/KAZN AM1300中文廣播電臺 | ||
七旬樂齡組樂隊自娛娛人 | 新加坡/melisten、958城市頻道 | ||
月餅的秘密 | Podcast中文故事屋 Little Mandarin Pod Podcast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和索馬利蘭連線!兩年友誼,台灣在非洲之角忙些什麼? | Podcast旅行熱炒店 | |
從台灣到美國 我在紐約街頭表演布袋戲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2022布里斯本台灣電影節,從聖石傳說到消失的情人節,為澳洲在地觀眾精選優質台灣電影,領略國片之美 | Podcast schrodinger's cat | ||
職業女超人#SW21: 漢華國際中文學院創辦人-褚家辰/TRACY,熱愛中華文化的華語教育家 | Podcast職業女超人 |
電視/影音報導類
入圍獎項 | 作品 | 刊登媒體 |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柏伶海人 The Story of Sungai Temon | 馬來西亞/有間工作室 One Gem Studio | |
台灣志願軍:我們和烏克蘭一起反抗 |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 | ||
淺灘上渺小的海草 在靜默中等待消亡的海洋綠肺 | 馬來西亞/八度空間電視臺(8TV) | ||
美國首位華裔民選州檢察長,打破「亞裔天花板」,不接受亞裔「安分守己」刻板印象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新加坡各區溫度大不同 再不減排只會越來越熱 | 新加坡/8視界 |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舞龍舞獅家族三代傳承龍獅精神 | 新加坡/8視界 | |
布袋戲的繁華與凋零 掌上百萬兵消逝的靈光 | 馬來西亞/八度空間電視臺(8TV) | ||
群島印華記 拉森之篇 | 印尼/印尼大愛電視臺 | ||
紐約莊嚴寺義工送書到監獄45年 助囚犯改過自新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我的乾兒子是客工 | 新加坡/8視界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我的1949 鄉愁的送行者 |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 | |
引進台灣技術 協助印尼培養工業人才 | 印尼/印尼大愛電視臺 | ||
因創辦YouTube成百萬富翁 陳士駿鼓勵亞裔圓夢矽谷 | 美國/世界日報紐約社 | ||
在泰國台灣人不但無感還想告訴你|泰國101個故事 | 泰國/你好泰國 |
特別獎
入圍獎項 | 作品 | 作者 |
僑務電子報新聞報導特別獎 | 從企業家到慈善家 臺商彭鈴鈴將翻轉生命的機會帶到世界貧困角落 | 林育嫺 |
協助西澳伯斯急難救助工作 曾廣友熱心助人 | 莊建寧 | |
臺灣青少棒勇奪世界冠軍 密西根全體僑胞歡呼地表最強 | 尹昌舜 | |
佛州青商潛力之星張澔潤 理工人思維實現美國創業夢 | 許瓊方 | |
巴拉圭「華商開講」友誼節成果發表 見證臺巴兩國情誼 | 吳虹毅 |
徵件規範
徵件對象
作品以華語文字為主,曾透過文章、廣播、影音等形式於 2022年8月1至 2023年7月31日期間刊登/播於非中華民國境內之海外華文媒體平臺,包含依法設立之報社、通訊社、雜誌社、專業新聞網站、廣播電臺、電視臺、自媒體(YouTube、Podcast…等其他自媒體)、國際媒體組織所屬之中文部等媒體單位。
九大獎項徵件說明
- 參賽作品須於2022年8月1至2023年7月31日,以華文自製報導為限,且發布於中華民國境外之媒體平臺,非屬改作、重寫過去之報導。
- 參賽作品之名稱與內容應相符,且由報名者擔保其內容與照片版權,且無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或違反相關法律規範事宜。
- 每件參賽作品以報名一個獎項為限,不得跨獎項報名;每一個獎項,每一組參加單位可提供2件不同作品參賽。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說明 | 徵件規範說明 |
平面/網路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報導獎 | 針對國際或在地公共事務議題關懷或推動之報導,例如環保、醫療、弱勢、性別、族群等議題。 | 參賽作品為文字報導,於指定時間透過平面或網路平臺露出。 |
華人社區服務報導獎 | 服務海外華語讀者、發揚華人社區特色之報導。 | ||
臺灣亮點報導獎 | 報導海外僑界、華人社區各領域能彰顯臺灣亮點之人事物、卓越成就等議題。 | ||
廣播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針對國際或在地公共事務議題關懷或推動之報導,例如環保、醫療、弱勢、性別、族群等議題。 | 參賽作品以廣播或網路廣播(含Podcast)形式。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服務海外華語聽眾、發揚華人社區特色之節目。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報導海外僑界、華人社區各領域能彰顯臺灣亮點之人事物、卓越成就等議題。 | ||
電視/影音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針對國際或在地公共事務議題關懷或推動之報導,例如環保、醫療、弱勢、性別、族群等議題。 | 參賽作品以電視或網路影音節目(YouTube或其他網路平臺)形式。參賽作品節目長度以不超過60分鐘為限。若為系列節目者,仍以1集為限。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服務海外華語觀眾、發揚華人社區特色之節目。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報導海外僑界、華人社區各領域能彰顯臺灣亮點之人事物、卓越成就等議題。 |
特別獎徵件說明
- 參賽作品須於2022年8月1至2023年7月31日,以華文自製之平面新聞(文字加照片或文字加影音)報導為限,獲得僑務電子報採用刊登,非屬改作、重寫過去之報導。
- 參賽作品之名稱與內容應相符,且由報名者擔保其內容與照片版權,且無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或違反相關法律規範事宜。
- 每一位新聞志工(2023年8月20日前仍具新聞志工資格者),僅可提供一件作品參賽參加。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說明 | 徵件規範說明 |
特別獎 | 僑務電子報新聞報導特別獎 | 僑務電子報全球新聞志工報導之當地僑社活動及僑民動態等議題。 | 報名者須具備僑務電子報全球新聞志工資格(2023年8月20日前仍具志工資格者)。 |
注意事項
評分標準
- 由主辦單位組成「評審工作執行委員會」,負責遴選各類別獎項評審;評審工作分初審與複審兩階段,並於初審結束後公布入圍名單。
- 每一類獎項各設置5位評審委員,負責初審及複審作業。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配分比重 |
平面/網路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報導獎 |
主題切合性:35% 新聞性:35% 新聞結構與採訪技巧:30% |
華人社區服務報導獎 | ||
臺灣亮點報導獎 | ||
廣播報導獎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劇情內容:40% 配樂音效:20% 聲音表達:20% 製播技巧:20%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
電視/影音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主題切合性:35% 企劃內容:35% 製播技巧:30%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
特別獎 |
僑務電子報 新聞報導特別獎 |
主題選材:35% 新聞性:35% 新聞結構與採訪技巧:30% |
獎項說明
獎項類別 | 獎項名稱 | 入圍名額 | 入圍獎勵 | 獲獎名額 | 獲獎獎勵 |
平面/網路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報導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華人社區服務報導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
臺灣亮點報導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
廣播報導獎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
電視/影音報導類 | 公共事務議題節目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華人社區服務節目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
臺灣亮點節目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座乙座與獎金新臺幣75,000元(約2,500美金) | |
特別獎 | 僑務電子報新聞報導特別獎 | 3-5 名 | 入圍證書 | 1 名 | 獎牌乙座與獎金新臺幣15,000元(約500美金) (該獎金由亞捷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贊助) |
獎勵規劃
- 每類獎項選出初審入圍作品,入圍即頒予入圍證明;複審將就入圍作品中選出年度得主,頒發獎座乙座及獎金新臺幣 75,000 元(約 2,500 美金)。特別獎頒發僑委會獎牌乙個及亞捷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獎金新臺幣15,000元(約500美金)。
- 參賽作品未達評審認定標準者,該獎項得予從缺。
- 活動於10月上旬公告入圍名單。
獎項聲明
- 參賽作品未達評審認定標準者,該獎項得予從缺。
- 依中華民國所得稅法規定,本國人士參加任何活動得獎,獎項金額超過新臺幣 1,000 元(以年度計算),得獎人須完成得獎申報扣繳,並提供申報相關身分證明文件,且須於年度報稅計入個人所得。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外籍人士不論獲獎者所得之金額,須就獲獎所得扣繳 20%機會中獎稅額。
- 境外獲獎者所得之獎金以美金支付,依照寄送當日匯率為準,並需依規定提供身分證明文件(護照)影本。
- 因臺灣境內銀行匯款衍生之手續費及其他費用,得由大獎活動小組自獎金扣除。
- 所有獎項寄送因參賽者資料不符、不齊全或拒納稅金者,均視同放棄獲獎權利。
- 獎座寄送過程中發生包裹遺失、信封破損或其他不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以及填寫資料有誤造成郵寄或匯遞過程中損壞、遲遞、錯遞或遺失,責任均由參賽者自負,大獎活動小組將不予補寄發。
- 因應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得獎者同意中獎相關個資由主辦單位於活動範圍內進行蒐集、處理、利用,但不做其他用途,並授權主辦單位公開公布姓名。
- 得獎名單公布於活動網站,並於公布後一週內以E-mail通知得獎人。
- 待辦事項,包括簽署肖像權使用同意書、著作權授權暨轉讓同意書。得獎名單公布兩週未回覆相關資料者,視同放棄得獎權益。
常見問題
※若屆時您無法取得並提供相關授權證明文件,主辦單位將有權取消您的入圍資格。